A5

1,984

c.c.

~ 2,995

c.c.

轎車

4

車型

217 - 369.1

車款介紹

規格

配備

試車報告/相關報導

車系沿革

事件簿

展示中心

加入比較

林柏攸

撰文

徐敬昕

攝影

41,961

2025

7月

7

Audi 在 2024 年 7 月中旬時,發表了新世代 A5 與 A5 Aavant 車系,在當下的時空環境下,A5 與 A5 Avant 有著諸多代表意義,因為 A5 家族乃是首款採用新世代 PPC 平臺打造的成果,同時 A5 也是用以取代原先 A4 戰力地位的作品。雖然隨後在原廠「重新詮釋」命名規則後,很多事情又有了不同變化,但 A5 與 A5 Avant 的重要度仍不言而喻,也使得試駕這輛 A5 TFSI 150kW S line 運動版,成為令人充滿期待的一件事。

在詳述新世代 A5 產品體驗之前,相信應當有不少人對車型名稱有所好奇,往昔車型名稱中諸如 35、40、45 等數字不見了,而是直接簡單明瞭的「動力型式+動力數據」組合,如此一來對於一輛車的動力架構、動力數據成績等,都有著更顯著的辨識;畢竟先前的雙位數字除了知道「大小」之外,究竟是怎麼計算得來,坦白說還真是難以確認。

新世代 A5 在國內市場已經發表上市,不過由於原廠命名規則的調整與改變,後續 A5 以及 A4 在產品設定上的關聯性,相信應當也是不少車迷所關注。

原意取代 A4 家族,規則改變後續何去何從引發討論

雖然已經在許多相關報導中闡述過,但不免俗的還是要來提及一下,Audi 在 2025 年 2 月初時宣布命名規則重返既有,也就是原先將偶數留給純電產品、奇數為引擎架構的命名方式不再,麾下產品命名規則將重返原先設定,也就是僅有轎車底盤為 A、Q 則代表休旅產品,奇數偶數之分則不再適用,並且隨後經會發表燃油動力的 A6 車系。

Audi 在 2024 年 7 月發表了新世代 A5 家族,A5 與 A5 Avant 在當時不僅是用以取代原先 A4 家族戰力定位,更是首款採用 PPC 平臺所打造的成果。

這意味著 A6 有著純電的 e-tron、汽油的 TFSI、柴油 TDI、PHEV 的 e-hybrid 等,這也讓新世代 A5 家族陷入了一個窘困狀態;在 2007 年登場的 A5 車系,原先乃是與 Audi 4 系列產品合組完整豪華中型戰線,因此 5 主要是雙門轎跑、敞篷、四門 Coupé等車型,四門轎車以及旅行車 Avant 則是 4;原本要將 4 留給純電產品,因此新世代 A5 逕行推出了 A5 Sedan 以及 A5 Avant 車系,但重回往昔命名規則後,未來 A4 似乎一樣比照當前 A6 路線即可。

A4 車系當前世代 (B9、2015 年發表) 已經進入產品週期之末,新世代應當很快就會推出,依循當前車壇發展潮流來看,A4 e-tron / A4 Avant e-tron 會優先登場,後續或許藉由小改款的時機,再把燃油車型重新納入麾下,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擁有悠久歷史的品牌,麾下具備代表意義的車系,無疑都是關鍵資產與傳承魅力。

在新世代 A5 車系雖然產品設定與前代有著大幅改變,推出了轎車與旅行車款選擇,但轎車 A5 還是將原先 A5 Sportback 的元素導入其中,從車尾門開啟方式就不難得知。

在 Audi 發表新世代 A5 之初,從原廠資料中就可以看到其融會著當代家族風格,以及諸多科技元素,相比往昔世代更添肌理線條而迎來運動感,在 A5 之後發表的 A6 e-tron、A6 等車系,也都輕易能感受到家族血脈,也確實開啟、或者說傳承了 Audi 的全新世代。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就產品定位來看,從 4 變成 5 的新世代 A5 與 A5 Avant,在 PPC 平臺的優勢下,車格放大不少。

A5 全車系車身尺碼都是車長 4,829mm,軸距 2,897mm 設定,對比原先世代 A5 與 A4 都增加不少,更貼近于豪華中大型的級距。

尺碼更貼近中大型的當代 Audi 語彙成果

包含轎車與旅行車在內,A5 全車系車身尺碼都是車長 4,829mm、車寬 1,860mm、車高 1,444mm,軸距則是設定在 2,897mm,對比原先 B9 世代的 A5 以及 A4 車長至少增加了 67mm,這也影響了在市場上的競爭設定;其車長相比 BMW 3 Series (4,713mm)、Mercedes-Benz C-Class (4,751mm) 都大上不少,如果再往豪華中大型轎車的 5 Series (5,060mm) 與 E-Class (4,949mm) 來看,A5 則是顯得較為緊緻。

A5 在車頭與車尾採用 Audi 一向給消費者深刻印象的燈組科技:具數位光型變化的 Matrix LED 矩陣式頭燈,以及 LED 尾燈組。

雖然車身尺碼來到中大型的格局,但藉由肌理線條妝點與勾勒,A5 實際看起來並不會顯得龐大,車頭與車尾採用 Audi 一向給消費者深刻印象的燈組科技:具數位光型變化的 Matrix LED 矩陣式頭燈,以及 LED 尾燈組,如果是頂規 S5 與 S5 Avant 則更是標配 OLED 尾燈,在視覺上更為鮮明。

沿襲了原先 A5 Sportback 的設計元素,A5 與一般轎車的車尾廂門設定不同,而是連同後擋玻璃一同上掀的方式,車尾行李箱容積為 445 公升,並可擴充至 1,299,而開闊的尾廂開口意味著置物方便性。

在外觀造型上還有一項特點,那就是此次試駕的 A5 雖然是 Sedan 樣式,但在車尾門設計上還是將原先 A5 Sportback 特點給保留,一般轎車車尾廂門開啟並不會與後擋風玻璃連動,而新世代 A5 卻是更趨近於「上掀」,開啟後可以看到關節乃是位於 C 柱上緣,除了造型比較不同於一般轎車之外,車尾行李廂空間的運用也更趨便利。

S line 運動版在頭尾多處導入運動版專屬識別,車頭保桿兩側氣孔同樣也是辨識特徵,不同於 advanced 進化版,呼應著運動化的主軸,S line 運動版乃是較大的氣孔設計。

試駕的 150 kW S line 運動版不同於入門 advanced 進化版車型,在車頭水箱護罩、前後保桿等多處採用了黑色套件,視覺上更顯動感,車頭保桿兩側氣孔還有車尾下擾流鰭板等,同樣也是視覺辨識特點;Audi Taiwan 提供試駕的這輛 150 kW S line 還選配了可調光式全景天窗,這項採用 PDLC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聚合物分散液晶技術的天窗,擁有多段調節設定,視覺上也擁有豐富變化。

Audi Taiwan 提供試價的 TFSI 150 kW S line 運動版,另行選配了可調光式全景天窗,可變色的設計並且還有多種變化形式選擇。

坦白說,坐進車室空間內並沒有太多驚喜與新鮮感,因為 A5 駕駛座艙配置採用的是從 Q6 e-tron 車系即已開啟的風格,由 11.9 吋 OLED 數位儀表和 14.5 吋 OLED 中控組成的曲面螢幕,駕駛導向鮮明之餘在辨識、操作也都相當容易,原廠稱之為 Digital Stage 的原因可見一斑;副駕駛座側有專屬 10.9 吋 LCD 螢幕,不同於 Q6 e-tron 採用全車系標配規劃,在 A5 與 A5 Avant 上則是除 S5、S5 Avant 之外都列為選配項目。

A5 駕駛座艙配置採用的是從 Q6 e-tron 車系即已開啟的風格,由 11.9 吋 OLED 數位儀表和 14.5 吋 OLED 中控組成的曲面螢幕,不過副駕駛座的 10.9 吋螢幕則是列為選配。

同樣在 S5 與 S5 Avant 車型上才列為標配的,還有 B&O 音響系統與 HUD 抬頭顯示器,這套抬頭顯示器與在 Q6 e-tron 車系中配置的版本有所不同,最大差異應當是導航系統的擴增實境功能,Q6 e-tron 的抬頭顯示器 (SQ6 e-tron 標配) 在導航功能開啟時,在抬頭顯示器中可以看到「魚骨頭」指引方向,在 A5 上面則並未有此項功能選擇。

為了在產品設定上有所區隔,Q6 e-tron 上導入的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在 A5 車系上並未提供選擇,但還是有著完整包含導航在內的豐富資訊顯示,讓駕駛人能更輕易掌握行車資訊。

往昔 40 之名的 TFSI 150 kW,車道置中成 PPE 與 PCC 缺憾

Audi 原先在產品命名上採用了雙位數字規則,而從先前國內市場推出小改款 A3 車系開始,取消了該項命名規則,而是直接以動力數據來區分車型,導入國內市場的新世代 A5 與 A5 Aavant 車系,就分別有著 TFSI 110 kW、TFSI 150 kW、頂規的 S 等編成;無論 110 kW 還是 150 kW 都是搭載 2.0 升 TFSI 動力單元。

TFSI 150 kW 車型動力搭載的同樣是 2.0 升渦輪增壓引擎,動力數據分別是 204 匹與 28.6 公斤米,變速系統為 S-tronic 7 速自手排變速箱。

試駕的 150kW 車型動力數據分別是 204 匹 (ps) 最大馬力,以及 28.6 公斤米最大扭力,全車系搭配的變速系統皆為 S-tronic 7 速自手排變速箱,扭力數據從引擎轉速 1,400 轉開始釋出,並一直延伸至 3,600 轉,在一般駕駛模式下並不以強勢厚實的輸出呈現;坦白說給人感覺更呼應著中大型轎車的氣息,以偏於溫和的節奏呈現,或者可以說不會讓人太過緊張與緊繃。

A5 提供有 4 種駕駛模式選擇,而國內市場導入的 A5 與 A5 Avant 車系,除了入門 advanced 車型之外,其餘車系成員皆標配運動化懸吊系統。

在市區道路行進過程中,在駕駛導向的數位駕駛座艙配置環伺下,順暢的行進節奏,很容易沉浸在這是一輛豪華中大型轎車的氛圍中,Audi Taiwan 提供試駕的這輛 TFSI 150 kW S line 運動版還另行選配了抬頭顯示器,完整的行車資訊不需低頭就能辨讀,科技先進的感覺相當充裕,行車品質也同步呼應。

切換到運動模式後換檔實機延後,動力延展也更為厚實,透過換檔撥片的運用,能較為滿足一下熱血的需求。

當然,如果僅是擁有數位科技與舒適豪華行車品質,就不是那麼符合 Audi 品牌氣質,還有 A5 新世代運動化外觀的裝扮了,切換成運動模式後,動力輸出在換檔時機延展後,力道輸出以更為厚實的方式呈現,或許如此動力稱不上「性能」,但支援想要馳騁一下的熱血時機,還是能夠帶來一定樂趣的。

廣  告

事實上,除了入門車型的 advanced 進化版是標配舒適行懸吊,車系中 S line 運動版以及 S5 車型,都是標配了 S sport 運動化懸吊系統,在彎道中並不是以硬朗的方式呈現,而是偏於柔韌的設定調性,進出彎道的感覺就好似原先期待雙腳一蹬,立即能變轉方向,但卻是以更顯柔和的節奏,溫和又不失柔韌的跨步。

雖然 S line 運動版乃是標配運動化懸吊系統,但整體而言還是比較接近於豪華舒適中大型轎車設定,以較為柔韌的方式呈現在操駕表現中。

之所以會有原先期待肌肉壯實的雙腳支撐,主要還是源於 Q6 e-tron 更偏硬朗的底盤設定,PPE 平臺所打造的 Q6 e-tron 國內市場全數標配運動化懸吊系統,而 A5 以及 A5 Avant 乃是 PPC 平臺,很容易的就有了印象串聯,但或許是對應豪華中大型轎車的車格定位,以柔和與舒適為主訴,似乎更符合著 A5 當前產品定位;或許在 S5 車型上能夠回味到原先世代 A5 更趨運動化的本色。

A5 所展現的產品定位確實更往舒適豪華中大型轎車靠近,在科技配備豐富性、駕乘體驗上都有不錯的配置。

整體表現來說,捨卻掉原廠原訂用以取代 A4 戰力的規劃,從尺碼、科技配置、動力設定與行車表現來看,A5 所展現的產品定位確實更往舒適豪華中大型轎車靠近,運用當前集團針對豪華級距所開發的 PPC 平臺,也確實地將諸多新穎科技配置導入,這一點在駕駛座艙鋪陳及系統不難看出。

與 Q6 e-tron 相同,新世代 A5 比較可惜的部分,在於當前尚未有車道置中功能,對 Audi Taiwan 而言會是比較辛苦的一件事情,這也有待原廠在設定上做出調整與後續提供。

但與現行國內販售的 A6 e-tron 一樣,比較可惜的是目前並沒有車道置中功能,根據了解乃是原廠在部分市場上並沒有開出此規格選項,對 Audi Taiwan 而言較為不利,尤其臺灣市場相對成熟、國內消費者對先進主動安全配備接受度也相當高,與競爭對手相比之下更容易被詬病。Audi 原廠能否盡快將此狀況解決,或許才是真正發揮 A5 產品競爭力的時候了。

最近瀏覽車型

Audi
加入比較
A5
217-369.1

比較清單

開始比較

取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