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back

2,498

c.c.

運動休旅車

1

車型

159.8

車款介紹

規格

配備

試車報告/相關報導

車系沿革

事件簿

展示中心

加入比較

張旭

撰文

張旭

攝影

25,674

2021

4月

28

Subaru Outback 車系最早是自 1994 年以第 2 代 Legacy 旅行車為基礎,透過拉高底盤高度,再加上外型修改、植入跨界休旅元素而來。而後備受全球許多熱愛戶外活動的消費者歡迎進一步成為獨立車系,多年來已經過 6 代車型的更迭。並且因為 Subaru 在第 6 代 Legacy 取消旅行車型,讓 Outback 自第 5 代車型開始,逐步褪去過往只是旅行車加高的色彩,而是成為獨立的中大型 SUV 作品。

Subaru Outback 車系最早是自 1994 年以第 2 代 Legacy 旅行車為基礎,透過拉高底盤高度,再加上外型修改、植入跨界休旅元素而來。
Subaru 在第 6 代 Legacy 取消旅行車型,讓 Outback 自第 5 代車型開始,逐步褪去過往只是旅行車加高的色彩,而是成為獨立的中大型 SUV 作品。

在 2019 年 4 月,Subaru 原廠首度於 2019 年紐約車展發表美規第 6 代大改款 Outback,當時就因首見的 EyeSight 4.0 主動安全科技、11.6 吋觸控螢幕等科技受到國內消費者引頸期盼。不過後續因原廠生產節奏與疫情攪局,臺灣市場大改款 Outback 在 2 年後的 2021 年 4 月才正式抵臺,採用 2.5 升水平對臥自然進氣單一車型、並沒有美規的 2.4 升渦輪動力,維持日本進口設定,售價也因導入 EyeSight 4.0 等科技,從前代的 130 萬、提升至 159.8 萬元。

而究竟 Outback 在大改款後的科技、產品實力有何實質變化,加上國內首見的 EyeSight 4.0 是否實用?將是本次試車組著墨的重點。

臺灣市場大改款 Outback 在美規發表 2 年後的 2021 年 4 月才正式抵臺,採用 2.5 升水平對臥自然進氣單一車型,售價也因導入 EyeSight 4.0 等科技,從前代的 130 萬、提升至 159.8 萬元。

外觀承襲車系既有風格,多功能車頂架符合戶外裝載橫桿需求

從外觀的變化來看,第 6 代 Outback 的改變幅度,可說是有點類似當初第 4 與第 5 代 Forester 的手法,若沒有仔細觀察細節,相信很多人都覺得前後 2 代車型的風格很類似,筆者推測這也是 Subaru 原廠希望能固守目標客群的策略。

當然仔細細究來看,大改款 Outback 實際上在車身鈑件、燈組等細節,其實並沒有與上一代共用。主要是在 SGP(Subaru Global Platform)模組化底盤首度搭載在 Outback 身上下,不僅車身剛性較前代提升 70%至 100%不等,車身尺碼上也有所增長,全車長寬高來到 4,870x1,875x1,675mm,軸距雖然維持與前代相同的 2,745 mm,但車長增加 40mm、車寬多出 15mm、車高則大幅增加 75mm,相比起前代可說是放大不少,最低離地距離也從 200mm 提升至 213mm,也更脫離過去「跨界旅行車」的氣息、而是轉變為純粹的 SUV 車款。

第 6 代 Outback 車身尺碼上也有所增長,全車長寬高來到 4,870x1,875x1,675mm,軸距雖然維持與前代相同的 2,745 mm,但車長增加 40mm、車寬多出 15mm、車高則大幅增加 75mm。

外觀導入品牌新世代的「Dynamic x Solid」,進一步替其帶來品牌旗艦休旅車款的感受。包含鷹眼式的多邊型 LED 頭燈組整合家族 C 字晝行燈、車尾ㄈ字型的燻黑立體 LED 尾燈,都能看出與 Forester 相近的血緣關係。不過 Outback 在頭燈組內不僅有車型字樣點綴、搭載 SRH 主動式轉向頭燈,更成為品牌首款採用 ADB 智慧型自適應頭燈的車系,遠光燈能自動變換光型避免對向來車眩光,晝行燈也整合方向燈功能,科技含量相當高。而中央的 6 角型水箱護罩,相較美規也追加銀色雙橫柵、點綴出更加精緻的質感,前保桿處將霧銀防刮下護板追加面積至下蜂巢進氣口,黑色防刮材質同樣加大面積,兩側的 LED 前霧燈外側也以ㄈ字型的鍍鉻飾條點綴。

Outback 在頭燈組內不僅有車型字樣點綴、搭載 SRH 主動式轉向頭燈,更成為品牌首款採用 ADB 智慧型自適應頭燈的車系。前保桿處將霧銀防刮下護板追加面積至下蜂巢進氣口,黑色防刮材質同樣加大面積,兩側的 LED 前霧燈外側也以ㄈ字型的鍍鉻飾條點綴。

車側部分,新車也採用全新的窗框線條、車側鈑件,進一步強化戶外風格。原廠更指出其在下方黑色防刮材質造型,是特別以登山靴為概念,所以防刮材質不僅面積加大,更有著不規則狀的粗獷視覺感受,Outback 字樣則移至後車門。但上半部也首度將車窗鍍鉻飾條延伸至車側後視鏡外蓋下方,再加上足下全新 18 吋 5 輻銀黑雙色鋁圈(配胎為 Bridgestone Alenza H/L33 休旅胎、尺寸為 225/60 R18),在粗獷中仍揉合精緻質感。上方的多功能車頂架更是改款精髓,兩側銀色可折式橫桿平常能整合在其中,必要時則能往對向固定變為固定橫桿,讓熱愛戶外運動的車主無須事後購買橫桿來加裝,可說是相當聰明的設計。

原廠指出其在下方黑色防刮材質造型,是特別以登山靴為概念,所以防刮材質不僅面積加大,更有著不規則狀的粗獷視覺感受,Outback 字樣則移至後車門。
車身上半部也首度將車窗鍍鉻飾條,延伸至車側後視鏡外蓋下方。
足下全新 18 吋 5 輻銀黑雙色鋁圈(配胎為 Bridgestone Alenza H/L33 休旅胎、尺寸為 225/60 R18),在粗獷中仍揉合精緻質感。
上方的多功能車頂架更是改款精髓,兩側銀色可折式橫桿平常能整合在其中,必要時則能往對向固定變為固定橫桿。

車尾 C 字型 LED 尾燈在辨識度相較以往清晰,尾翼面積也相較過去加大不少,車尾的黑色防刮材質與霧銀下護板同步加大,塑造出更為出色的運動感。值得一提的是,全車包含車頭、右車側後視鏡、車尾門此次都搭載鏡頭,形成 270 度的多視角攝影機,但並非環景稍嫌可惜。

車尾 C 字型 LED 尾燈在辨識度相較以往清晰,尾翼面積也相較過去加大不少,車尾的黑色防刮材質與霧銀下護板同步加大。
全車包含車頭、右車側後視鏡、車尾門此次都搭載鏡頭,形成 270 度的多視角攝影機,但並非環景稍嫌可惜。

11.6 吋直立式影音觸控螢幕大幅提升科技感,內裝空間更實用

相較外觀傳承過往 Outback 的風格,大改款在內裝則有較大幅度變動,控臺上除擁有更多皮革、縫線、鋼琴烤漆飾板包覆提升質感外,視覺上最大焦點自然是中央品牌首見的 11.6 吋 Full HD 直立式影音觸控螢幕,儀表板雖然未有升級全數位儀表、維持雙環指針儀表加上小尺寸全彩資訊幕,但多項資訊能與 11.6 吋螢幕整合,依舊讓座艙科技感大輻度提升。

相較外觀傳承過往 Outback 的風格,大改款在內裝則有較大幅度變動,視覺上最大焦點自然是中央品牌首見的 11.6 吋 Full HD 直立式影音觸控螢幕。儀表板未有升級全數位儀表、維持雙環指針儀表加上小尺寸全彩資訊幕。

而這個 11.6 吋影音觸控螢幕採用原廠的 Subaru Starlink 系統,等於國內版本與海外體驗基本上一致,除了支援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連接,系統內的 App 圖示可依喜好移動、擺放。過去包含空調、儀表板、車輛駕駛輔助等設定按鍵,也幾乎全數整合在螢幕中,螢幕周邊僅有音量、選臺、左右兩側溫度控制等獨立按鍵。螢幕的最上層是顯示速限、水溫/油溫、導航路口、X-Mode 等資訊;中央區域是如智慧型手機般的 App 方塊:下層為車輛設定快捷鍵、Home 鍵、使用者切換鍵;最底層則是由空調控制區域常駐,系統還另外支援連接 Wi-Fi 更新軟體。只不過使用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需有線連接,上述兩種系統在車機內顯示的方式也並非全螢幕。

使用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需有線連接,上述兩種系統在車機內顯示的方式也並非全螢幕。系統內的 App 圖示可依喜好移動、擺放。
最底層則是由空調控制區域常駐,但包含風量與模式等都只能由螢幕調整。

這套 11.6 吋螢幕也內建由 TomTom 提供圖資的原廠中文 3D 導航,圖資豐富度尚可,而且包含手機導航或原廠導航的指標都能同步顯示在儀表板,儀表板內現在還多出速限警示,不過 TomTom 圖資目前原廠僅提供 3 年 5 個月的免費更新,原廠地圖縮放的流暢度也尚不及 Google Map。值得一提的是,包含 EyeSight、Auto Hold、怠速熄火按鍵現在全數取消實體按鍵整合在螢幕,好處是按鍵部局不像過往繁雜,但需要花點時間適應,尤其 Auto Hold(AVH 駐車功能)每次發動都須重新打開,稍嫌繁瑣一些,螢幕在部分狀態下也會有反光情形。

這套 11.6 吋螢幕也內建由 TomTom 提供圖資的原廠中文 3D 導航,不過 TomTom 圖資目前原廠僅提供 3 年 5 個月的免費更新。

但這套螢幕仍舊帶來許多好處,過往在 Forester 車系上設定步驟相當繁雜的 DMS 智能駕駛警示系統,現在無須靠方向盤控鍵進行選單切換、而是直接可在螢幕設定。DMS 系統可客製化記憶 5 組駕駛人的坐姿、溫度、後視鏡等偏好,過往全英文的選單、現在全數改為中文,使用者設定名稱記憶時也可用注音輸入,相較先前便捷不少,其辨識則是靠螢幕上方的紅外線攝影機。其餘座艙體驗部分,全車這次標配 12 支喇叭(含 1 支重低音)的 Harman Kardon 音響,全車座椅皮革也採用觸感極佳的 Nappa 皮革,在觸覺與聽覺相較過往有不小的提升。

Auto Hold(AVH 駐車功能)每次發動都須重新打開,稍嫌繁瑣一些,螢幕在部分狀態下也會有反光情形。
過往在 Forester 車系上設定步驟相當繁雜的 DMS 智能駕駛警示系統,現在無須靠方向盤控鍵進行選單切換、而是直接可在螢幕設定。DMS 系統可客製化記憶 5 組駕駛人的坐姿、溫度、後視鏡等偏好,使用者設定名稱記憶時也可用注音輸入,相較先前便捷不少,其辨識則是靠螢幕上方的紅外線攝影機。

過往出色的空間表現也仍在新世代 Outback 體現,筆者 178 公分身材乘坐後座,膝部有 2 拳多的餘裕,頭部有整整 1 拳的空間,但可惜並沒有全景天窗,後座具有出風口與 2 組 2.1A USB-A 接孔,但中央底板隆起略大。後座椅背除了可進行 6/4 分離傾倒外,後排座椅還支援 5 段椅背傾角調整,乘坐者可找到最為合適的坐姿。

全車座椅皮革也採用觸感極佳的 Nappa 皮革,在觸覺上相較過往有不小的提升。
筆者 178 公分身材乘坐後座,膝部有 2 拳多的餘裕,頭部有整整 1 拳的空間,但可惜並沒有全景天窗。
後座椅背除了可進行 6/4 分離傾倒外,後排座椅還支援 5 段椅背傾角調整。
後座具有出風口與 2 組 2.1A USB-A 接孔,但中央底板隆起略大。

後行李廂容積部分,原廠強調在尾門舉桿整合電動馬達下,開口寬度有所增長,在後排未傾倒下已增加 2 公升、來到 561 公升,後座傾倒後則可擴充至 1,091 公升、若含座椅下方空間可來到 1,750 公升。後廂內除了 Harman Kardon 重低音、12V 插座外,也有多個固定扣環,遮陽簾可完整收納在底板下。電動尾門除在車內按鍵旁新增鎖門開關,也新增 Logo 感應開啟功能,將手部於 Logo 靠近感應、聽到提醒聲後放開,尾門就會開啟。

原廠強調在尾門舉桿整合電動馬達下,開口寬度有所增長,在後排未傾倒下已增加 2 公升、來到 561 公升,後座傾倒後則可擴充至 1,091 公升、若含座椅下方空間可來到 1,750 公升。
後廂內除了後座快速傾倒釋放鍵、Harman Kardon 重低音、12V 插座外,也有多個固定扣環,遮陽簾可完整收納在底板下。
電動尾門除在車內按鍵旁新增鎖門開關。

2.5 升動力溫順,SGP 底盤大幅提升車身剛性表現

動力方面,國內 Outback 搭載代號 FB25 的 2.5 升水平對臥 4 缸自然進氣動力,變速箱為可模擬 8 速手自排的 Lineartronic 無段變速箱,雖然引擎本體相同,但原廠強調此次改款 90%引擎零組件、變速箱齒比,皆進行重新設計和減重,引擎首度採用缸內直噴設計,變速系統從 7 段提升至 8 段,具有最大馬力 169 匹/5,000 至 5,800 轉、最大扭力 25.7 公斤米/3,800 轉的輸出表現,最大馬力相比前代減少 6 匹、扭力則增加 1.7 公斤米。

國內 Outback 搭載代號 FB25 的 2.5 升水平對臥 4 缸自然進氣動力,變速箱為可模擬 8 速手自排的 Lineartronic 無段變速箱,本體相同,但原廠強調此次改款 90%引擎零組件、變速箱齒比,皆進行重新設計和減重,引擎首度採用缸內直噴設計,變速系統從 7 段提升至 8 段,具有最大馬力 169 匹/5,000 至 5,800 轉、最大扭力 25.7 公斤米/3,800 轉的輸出表現。

驅動布局部分,搭配的同樣是 Symmetrical All-Wheel Drive 對稱式全時四輪驅動系統,並附有 Special X-Mode 脫困功能附 HDC 陡坡緩降、以及 SI-Drive 雙模式動力控制系統,Special X-Mode 可提供「一般」、「雪/泥土」、「厚雪/泥巴」共 3 種模式切換。「雪/泥土」模式會開啟 HDC 陡坡緩降,「雪/泥土」則進一步關閉 TCS 系統,快速產生最大扭力帶來適度打滑,進而提升脫困可能。

Special X-Mode 可提供「一般」、「雪/泥土」、「厚雪/泥巴」共 3 種模式切換。「雪/泥土」模式會開啟 HDC 陡坡緩降,「雪/泥土」則進一步關閉 TCS 系統。

而誠如前述所提,國內 Outback 因為動力單元未導入 2.4 升渦輪引擎,因此即便引擎與變速箱有所更動,但在動力輸出表現部分,仍舊是呈現自然進氣水平對臥引擎線性順暢的調性,基本上不會有過多熱血、激情的演出,瞬間的加速力道都是以溫順為主。

即便 SI-Drive 模式切換至 Sport,其也主要是把轉速拉高,並提供略為迅速的瞬間加速反應,引擎往往拉轉到 4,000 轉,若與市場上的渦輪動力對手相較,Outback 整體動力反應真的僅算「溫馴」,也算符合其產品定位。透過換檔撥片降檔,其 CVT 模擬的手排換檔模擬的邏輯仍算出色,降檔的模擬迅速、必要時能夠提供駕駛想要的引擎煞車效果,手動模式拉轉也不會無故升檔,給予駕駛一定的自主權,煞車腳感則稍微偏軟。

國內 Outback 因為動力單元未導入 2.4 升渦輪引擎,因此即便引擎與變速箱有所更動,但在動力輸出表現部分,仍舊是呈現自然進氣水平對臥引擎線性順暢的調性。

大改款 Outback 讓人印象深刻的特色,在於其 SGP 底盤的剛性與車身隔音效果,即便筆者身踩油門,防火牆傳來的震動與聲浪並不會太大,高速行駛時的風切聲與胎噪抑制皆頗為出色,可見其在 NVH 功力確實展現品牌旗艦車款的水準。

而 SGP 底盤更讓筆者讚賞,過去 Subaru SGP 底盤車款的低重心與高剛性特色不僅完整移植到 Outback,甚至可說比筆者過去體驗的 Subaru 車款更優異,車身在彎道間或高速切換車道時,車身扎實沉穩的回饋提供駕駛高度信心。當然因應 213mm 的離地高,Outback 在山道間因舒適的懸吊,側傾與晃動感仍略為明顯,但 SAWD 系統能積極的抑制車頭轉向不足情形,若非激烈操駕,實際上水平對臥引擎低重心的特性,已能滿足全家出遊所需。

過去 Subaru SGP 底盤車款的低重心與高剛性特色不僅完整移植到 Outback,甚至可說比筆者過去體驗的 Subaru 車款更優異。若非激烈操駕,實際上水平對臥引擎低重心的特性,已能滿足全家出遊所需。

EyeSight 4.0 科技導入 LCF 車道維持置中,系統作動細膩人性

筆者認為大改款 Outback 最大的精髓,則在於安全防護與 EyeSight 4.0 主動安全科技。首先在被動安全防護,大改款 Outback 導入 8 具氣囊,主要除了駕駛座膝部氣囊,也首度搭載副駕駛座椅墊輔助氣囊,主要的功用在撞擊時抬起腿部、防止乘客從座位下沉,藉此減少腿部損傷。

大改款 Outback 導入 8 具氣囊,主要除了駕駛座膝部氣囊,也首度搭載副駕駛座椅墊輔助氣囊,主要的功用在撞擊時抬起腿部、防止乘客從座位下沉,藉此減少腿部損傷。

EyeSight 4.0 在前擋搭載新型集成立體雙攝像頭系統,比起過去改為與擋風玻璃貼合、車主不再需要貼高透光度隔熱紙,也大幅擴展系統偵測視角與性能,偵測前方的距離更是從 110 公尺、提升為 130 公尺。

EyeSight 4.0 則共有 9 大功能,除過去國內 EyeSight 3.0 車款常見的全速域 ACC 主動車距定速巡航、PCB 預防碰撞自動煞車、PCTM 預防碰撞油門控制、LDW 車道偏離警示、LS 車道偏擺警示、LVSA 前車駛離警示,EyeSight 4.0 還進一步追加 LCF 車道維持置中、AES 緊急自動轉向輔助、LDP 車道偏離輔助,達到 Level 2 等級的駕駛輔助。而 AES 系統主要是必要時介入轉向系統,協助駕駛人閃避障礙將碰撞風險降到最低;因 EyeSight 鏡頭偵測角度增加近 2 倍,ACC 作動對於鄰近車道之車輛偵測更加靈敏流暢;PCB 則新增轉彎煞停功能。

EyeSight 4.0 在前擋搭載新型集成立體雙攝像頭系統,比起過去改為與擋風玻璃貼合、車主不再需要貼高透光度隔熱紙,也大幅擴展系統偵測視角與性能。

由於筆者自身長時間駕駛 Ford 品牌車輛也有 Level 2 等級的駕駛輔助,自然會將 EyeSight 4.0 表現與其比較。Outback 在 ACC 系統可支援時速 0 到 160 公里、並有 4 段車距調整,尤其 ACC 加減速線性程度有節能、舒適、標準、動力共 4 種模式可切換,切換為「節能」模式後、整體在煞車控制順暢度相當人性化。

Outback 在 ACC 系統可支援時速 0 到 160 公里、並有 4 段車距調整,尤其 ACC 加減速線性程度有節能、舒適、標準、動力共 4 種模式可切換。而 LCF 車道維持置中系統則可透過方向盤右側盤輻的「方向盤」按鍵,隨 ACC 在時速 0 到 160 公里間作動。
圖為 LCF 車道維持置中系統與 ACC 作動圖示。

而首度追加的 LCF 車道維持置中系統也是全速域,但須在時速 0 到 160 公里間隨 ACC 同步開啟,其會感應兩側車道標線,使車輛維持車道中央,時速 60 公里以下也也可依前車動態做調整;不過若前車開始偏擺蛇行,系統則會以車道線為主,若雙手放開 45 秒以上 LCF 系統會直接關閉、只保留 ACC 系統,方向盤手部的偵測為重力感應、尚非豪華品牌採用的電容式方向盤。有趣的是,其 EyeSight 4.0 系統還在駕駛座前擋風玻璃處,新增由 LED 燈號構成的 EyeSight 輔助監視器,ACC 等開啟時會亮綠燈,偏移車道會以黃燈警示、緊急煞車則有紅色燈號。

EyeSight 4.0 系統還在駕駛座前擋風玻璃處,新增由 LED 燈號構成的 EyeSight 輔助監視器,ACC 等開啟時會亮綠燈,偏移車道會以黃燈警示、緊急煞車則有紅色燈號。

實際體驗後筆者認為 EyeSight 4.0 表現與 Ford Co-Pilot360 相當,車道維持的精準度給予駕駛者高度信心,算是非豪華品牌中最出色的 Level 2 系統之一。LDP 車道偏離輔助則會再時速 60 公里以上作動,在沒有開啟 ACC 與 LCF 的情況下,LDP 系統偵測到車輛偏移車道方向盤也會稍微拉回,但作動線性不突兀,皆算是相當實用且不干擾駕駛的輔助功能。

LDP 車道偏離輔助可以進行細部設定。

EyeSight 4.0 科技含金量與進化是一大亮點,動力若能有渦輪選項更佳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大改款 Subaru Outback 雖然看似與前代相近,但實際上在 EyeSight 4.0 系統科技的含金量與質感進化,已不可同日而語,細節處更能看到 Subaru 原廠團隊對安全的用心,SGP 底盤更讓動態表現相較以往出色。不過原廠若能有機會在美國以外的市場,引進更符合臺灣稅制的 2.4 升渦輪高輸出動力,相信會讓產品實力更上層樓。

最近瀏覽車型

Subaru
加入比較
Outback
159.8
BMW
加入比較
iX2
237
Bentley
加入比較
Flying Spur
1330-1800
Lexus
加入比較
UX
149.9-171.9
Mercedes-Benz
加入比較
C-Class Estate
265-309
Aston Martin
加入比較
DBX
988-1438
Tesla
加入比較
Model 3
169.99-233.79
Tesla
加入比較
Model S
324.99-339.99
Volkswagen Commercial Vehicles
加入比較
Multivan
205-252
Land Rover
加入比較
Defender 90
276-314

比較清單

開始比較

取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