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
1,490
c.c.
~ 1,995
c.c.
運動休旅車
3
車型
93.9 - 124.9萬
查看所有照片
87,256
2022
10月
7
先前 U-CAR 試車組在 MG HS 上市之前,已在高雄試駕過 HS 車系的 1.5T 旗艦型,試駕當時在車系正式售價尚未公布、僅有透露 1.5T 車價 95 萬內的情況下,筆者就認為其產品競爭力,確實會挑戰部分中型 SUV 對手的地位。
而 HS 正式於 9 月中公布售價上市後,開出 1.5T 旗艦型 89.9 萬、PHEV 馭電版 118.9 萬的價格,更在市場上受到高度關注,因為 1.5T 的價格不僅比許多中型 SUV 對手入門車款價更低,還下打到部分小型跨界 SUV 的價格帶,亟欲形成「上下通吃」的態勢,亦拉高 1.5T 版本的接單比例與吸引力。
截至 10 月初,MG 總代理台灣英倫莫里斯更表示 HS 全車系接單超過 2,500 張,超越原先年底前約 1,800 輛的配額,1.5T 車型與 PHEV 車型兩者接單比例從公布正式售價前的 3:7,來到 6:4,等於目前有約 1,500 張的訂單集中在 1.5T 車型,另外 1,000 張則為 PHEV 車型。
不過 9 月上市時,MG 也公布 HS PHEV 的能源局 NEDC 模式下平均油耗為 75.2km/L、純電續航 72 公里,為探究 HS PHEV 這輛首款國產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實際的節能魅力,並且幫助讀者們分析該選 1.5T、還是 PHEV?試車組受 MG 總代理之邀,參與位在臺北出發的媒體公辦試駕活動,U-CAR 更特別規劃我們定型化的 155 公里 [ 平均油耗 ] 測試,來一探其實際的油耗表現!
2022年8月國產小客車插電式複合動力車型耗能證明核發資料 | ||||||||
廠牌 | 車型 | 排檔 | 排氣量 | 能效 標準 | 用電效率 (公里/度) | 純電行程 (公里) | 油耗 測試 | 能效 |
中華名爵 | MG HS PHEV HS153BA Hybrid | A6 | 1,490 | 11.3 | 6.0 | 72 | 75.2 | 1級 |
油耗單位:公里/公升 | ||||||||
註一:車型係插電式複合動力車,使用汽油與電能,其能效結果係依據歐盟1999/100/EC指令及其後續修正指令之測試方法執行(NEDC行車型態),能效測試值係電能與汽油引擎效率合併計算而得。 註二:能源效率等級分級基準,係依經濟部110年6月24日經能字第11004602630號公告之附表16辦理。每個排氣量等級各分為5個能源效率等級,能源效率等級數字愈小者愈佳;但不同排氣量等級車輛之能效表現比較,應以「能效測試值」為準。 |
我們先簡單看一下兩種版本差異。PHEV 版同樣是採用中國市場 Pilot 領航車系的造型,並配有原廠編成中更為高階動感的 Trophy 外觀套件組,車頭處的視覺並沒有與汽油版有所不同。LED 頭燈組可惜僅有自動遠光燈,並未配置主動轉向、遠光燈智慧遮蔽等功能。
HS PHEV 車型與汽油版 1.5T 外觀最大的差異之處,乃是體現在車側。像前述所提的 Trophy 外觀套件,國內 1.5T 版在車身左後方 D 柱處有「Trophy」字樣特別標示;反而 PHEV 版本沒有。不過 PHEV 車型兩側前葉子鈑多出「Plug-in Hybrid EV」,足下胎圈組從 1.5T 的 18 吋雙色鋁圈、升級為 19 吋戰斧式鋁圈,配胎也從 235/50 R18 的 Maxxis Bravo HPM5、換搭為 235/45 R19 的 Michelin PS4 跑胎,筆者認為視覺上 PHEV 版更具張力。輪框內同樣有運動化的紅色煞車卡鉗組妝點。
PHEV 在車側最主要還有右後側多出 AC 充電孔配置,充電孔在熄火解鎖車門後可直接打開;反倒是左側的加油孔要從車內按鍵長按解鎖、再到車尾按壓外蓋開啟,不能同時充電同時加油。車尾則比起 1.5T 汽油版多出藍色 PHEV 字樣區別,排氣管同樣是雙邊單出排氣尾管設定。國內 PHEV 車色選擇較少,只有電掣白、上次 1.5T 試駕的電幻灰共 2 種,並沒有像汽油版多達 4 色,也沒有提供像中國等市場的 PHEV 版本代表色-哥本哈根藍。
內裝方面,「冰峰白」內裝僅能搭載在 PHEV 版上,但由於筆者剛好沒有抽到,因此內裝色依舊配置與上次相同的夜幕黑。其餘一如筆者先前試駕所言,HS 確實是在內裝把相關「配備牛肉」點滿,即便 PHEV 車型售價拉高近 30 萬、來到接近 120 萬的級距,綜觀同價位對手,HS PHEV 的內裝豐富度仍有一定水準,包含大尺寸的 10.1 吋懸浮式觸控螢幕,駕駛座前方也有全 12.3 吋數位儀表,基本只少了 HUD 這一項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 1.5T 車型的數位儀表畫面並非「滿版」,PHEV 車型的 12.3 吋改為「全滿版」設計。儀表內顯示的資訊也稍有不同,除了同樣有 ADAS 系統、車輛動態通知等資訊外,右方轉速表改為標示馬達輸出的功率%數,最下方由左至右依序為油箱續航里程、油電系統續航里程、電池%數與純電續航里程。中央資訊顯示區還可切換包含 12V 電瓶電壓、油電系統動態、小計里程的油耗/電耗、胎壓、電池輸出電流/電壓/馬達轉速/引擎轉速等豐富資訊,讓駕駛掌握多項電能動態。
甚至在 10.1 吋的中控螢幕中,PHEV 車型也多出「能源監視」這一項,點進去後同樣可顯示電池電量、電流/電壓等資訊。PHEV 車型因為增加中央扶手的空氣清淨機配置,可在中控螢幕空調區域中開啟、並監控 PM2.5 等空氣品質狀態,中央扶手亦有實體按鍵切換空氣清淨機的出力與模式。
中央鞍座方面,PHEV 車型多出 EV 按鈕,可一鍵在 Auto 智慧充電、EV 純電模式間切換,但國內少了海外車型的方向盤後方 3 段回充調整撥片、Super Sport 按鈕、以及中央鞍座的 Drive Mode 駕駛模式切換鍵。
駕駛輔助雖然同樣標配 MG Pilot 2.0 系統,具有全速域 ACC 與 TJA 交通擁塞輔助車道維持居中的功能。不過 PHEV 車型在方向燈鍵側多出可獨立啟閉的車道維持按鍵,可一鍵啟閉 LDW 車道偏離警示/LDP 車道偏離輔助/LKA 車道保持輔助系統。
簡單而言,PHEV 版最大利多就是能在不開啟 ACC 的狀態下、單獨開啟車道維持居中。不過筆者時測 LKA 車道保持輔助若在北海岸這類標線或彎度較大的路況不容易作動,高速公路則作動較穩定,而 ACC 與 TJA 同時於高速公路作動時的加減速/轉向控制細膩,只可惜獨立撥桿的操作要花時間適應,而方向盤為重力感應偵測。另外 1.5T 與 PHEV 車型的 360 度環景解析度相同,都還有提升的空間。
而先前筆者有在 1.5T 試駕時提過,少了實用的感應式雨刷、車內自動防眩後視鏡,這兩項配備在 PHEV 上都補齊了。也多出 1.5T 沒有的金屬油門煞車踏板、9 支喇叭的 Bose 環繞音響,Bose 音響表現比 1.5T 上的 8 支喇叭基礎設定優異不少。
乘坐空間部分,PHEV 與 1.5T 並沒有不同,最主要是差在後廂底板下方的空間,PHEV 因為後座下方放置鋰電池組,底板下方改為加入 Bose 音響、12V 電瓶、保險絲、ESS Cooling 電池冷卻系統、油箱等取代。一般算到底板上的容積,同樣為 463 公升、後排 6/4 分離傾倒後則擴充為 1,287 公升。
HS PHEV 馭電版在動力部分,採用 MEGA Tech 1.5 升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Hair-Pin 永磁同步馬達,擁有 291 匹綜效馬力與 49 公斤米綜效扭力,並搭配 10 速電動變速箱,其主要是由 6 個與引擎連結的固定齒比、以及 4 個與馬達連結的固定齒比結合,相互搭配之下,原廠強調可創造出超過 10 個檔位,由電動提供最佳的檔位來傳遞動力。車重 1,782 公斤、比起 1.5T 多出 234 公斤。
而 HS PHEV 搭載的 NCM 三元鋰離子電池,由中國最大電池供應商 CATL 寧德時代提供,擁有 16.6kWh 的電池總容量,原廠強調其內有 6 個獨立電池模組設計,可獨立維修降低維護成本,電池保固為 8 年或 16 萬公里(SOH 電池健康度 70%以下可出保)。電池是採模組化設計,可利用系統診斷需要維修的模組,一般而言無需更換整組電池組,單一模組為 56,000 元,總計為 6 個模組;若判斷遇到需一次更換整顆 16.6kWh 電池的情況、其更換價則為 29.6 萬元。
能源局公布的 NEDC 模式測定純電行駛里程最高可達 72 公里,能源局 NEDC 平均油耗為每公升 75.2 公里;油耗相比 1.5T 公布的 13.5km/L 優異不少。AC 充電孔的支援充電功率最高則可達 3.5kW(220V/16A),採用充電規格為國內公共 AC 充電樁普遍可見的美規 J1772,但並沒有配置 CCS1 的 DC 快充接孔。0~100%充電時間 3.5kW(220V/16A)下為 4.5 小時,220V/12A 下則為 6 小時。
此外,PHEV 車型的油箱縮減為 37 公升,比起 1.5T 車型的 55 公升減少了 18 公升。
駕駛模式如前述所提,國內少了回充撥片、Super Sport、Drive Mode 等,國內總代理表示這部分主要是跟隨歐規市場的配置。因此國內僅能透過排檔座 EV 鍵切換 Auto 智慧充電模式、EV 純電模式共 2 種。Auto 智慧充電主要是由系統自動判斷調整引擎與馬達輸出的比例,達到最佳的動能表現。EV 純電模式則全然以馬達與電池電能驅動,純電最高極速可達 135 公里。
滿電儀表顯示為 8 格電量。值得一提的是,Auto 模式下,駕駛還可以進入中控螢幕的「能源管理」選單中,選擇高電量、中電量、Auto 共 3 種引擎替電池充電的模式。高電量模式會在電量掉到剩 6 格以下時,會自動讓引擎的介入時機更積極、盡量讓引擎多回充電量;甚至若電量降低到 35%以下,引擎除行進間回充外,引擎更會積極產生電能,怠速時引擎也會啟動,回充到 37%~40%時就會停止怠速充電。中電量模式則是會在 4 格以下時,引擎回充介入的時機比較少,電量要低於 15%、才會在怠速時透過引擎充電。
我們此次試駕取車,是規劃在內湖民權東路六段透過 AC 充電樁充飽出發,100%滿電時車內數位儀表顯示純電續航里程為 72 公里。
因為我們規劃是定型化 U-CAR[ 平均油耗 ] 路線,所以開至中油石碇建德加油站加滿油出發;電量部分因為從內湖到石碇仍有些許消耗,但礙於公辦試車時間緊迫、未有充足時間可到附近 AC 充電樁補滿電量,所以石碇出發時電量剩下 93%。內湖到石碇這段路程我們以 Auto 智慧充電模式盡量保留電量,儀表板這時顯示的能耗為 15.8km/L、7.5kWh/100km。
U-CAR[ 平均油耗 ] 路線長達 155 公里,石碇交流道為起始點,經 106 乙、臺 9 線北宜公路至頭城,經臺 2 線濱海公路穿越基隆市區,由基金交流道經國道 3 號、5 號返回。我們出發時先設定在 EV 純電模式,來一探 HS PHEV 在 106 乙與臺 9 線山路上下坡這樣較嚴苛情況時,其純電續航、以及純電動能回充的變化。
以滿油+93%電量出發後,PHEV 在純電狀態下爬坡,其低速的起步扭力反應迅速,馬達整體出力相比真正的純電車不到豐沛,但筆者認為依舊可帶來相當夠用的爬升力道。
只不過沿路在 106 乙爬升的路段時,就很明顯可看到電量減少的幅度較快,沿路儀表板的電耗顯示為 30kWh/100km、等於約 3.3km/kWh,足見拖動 1.7 噸爬坡對於純 EV 模式下的出力並不有利,甚至儀表顯示馬達轉速往往來到 4,000 轉以上。
好在 106 乙的陡下坡滑至坪林時約有回充 3%電量,12 點抵達坪林時,已經以純電模式行駛 19.3 公里,儀表顯示電量還有 47%、預估續航剩 34 公里。
接下來臺 9 線一路到新北與宜蘭縣界碑公園(俗稱茶葉蛋),都仍舊是較嚴苛的爬坡路況,即便沿路以限速 40 公里上下行駛,電量下降幅度一直都比儀表板預估的更為明顯,直到抵達「茶葉蛋」前不到 1 公里的距離,電量剛好幾乎耗盡、在剩下 2%時系統強制轉換成引擎會介入的 Auto 模式。
抵達「茶葉蛋」時儀表電耗維持 30kWh/100km,但因為引擎開始介入,儀表上方的油耗計算器開始顯示為 999km/L。此時,顯示已純電行駛 37.5 公里,等於石碇出發 93%→縣界碑 2%,這 91%的電量可約行駛 38 公里,推測若石碇出發時為 100%應當會有 40 出頭公里的純電續航,當然沿途山路嚴苛路況以 PHEV 小馬達推動這樣 1.7 噸的車身,確實會影響其無法達到原廠宣稱的 72 公里純電續航。
不過我們這樣剛好能觀察下坡時,極低電量的 HS PHEV 馬達本身在下坡的電能回收效率。下坡至頭城約 12 公里狀態中,筆者可發現沿途幾乎仍是以純電行駛來透過馬達回充,只不過在出彎補油門的瞬間、引擎偶爾會啟動輔助動力,隨後再馬上切換關閉引擎。接近中午 1 點時,我們在結束北宜公路紀錄儀表,這時累積 49.4 公里,油耗顯示為 250km/L、電耗為 21.6kWh/100km,電量從山頂的 2%增加為 8%,等於這段 12 公里下坡約回充 6%的電。1 點多中午到頭城市區用餐時累積里程 55 公里,油耗顯示為 125km/L、電耗為 20.3kWh/100km。
整體在整段山路駕駛時,筆者可感受到 PHEV 版相比 1.5T 車型,由於多出近 240 公斤的車重,加上底盤馬達進一步壓低重心、並平衡後軸的配重,消弭部分筆者先前在 1.5T 感受到偏軟懸吊造成的前傾後仰感,加上抓地表現更好的 19 吋鋁圈與 PS4 配胎,PHEV 整體的動態表現更為穩定。
彎中筆者發現 HS PHEV 的方向盤回饋雖然偏重手,車頭的指向性並沒有太過靈敏,整體不論是轉向、底盤設定仍是以舒適為導向,操駕樂趣與真正強調運動性的 SUV 仍有一段距離。但扎實的車身剛性加上良好的隔音,帶來不錯的乘車體驗。當然,若能再降低些許底盤本身遇到較大路面起伏的晃動、還有過彎的側傾,筆者認為設定會更均衡。
回到台 2 線濱海平路後,筆者與同行攝影在前往基隆的路途上輪流換手,坐在僅 4 向電動、無高低調整的副駕,筆者認為坐姿仍是偏高。多數如電能起步的寧靜感讓人驚艷,整體在汽油引擎介入後引擎的震動都沒有太明顯,不像部分 Toyota 舊世代油電車的引擎噪音與震動太過突兀。
甚至筆者認為相比 HS 1.5T 車型採 7 速 DCT 變速箱,PHEV 這套 10 速變速機構,反而帶來接近 CVT 車款的順暢感,馬達往往在超過 4,000 轉時,燃油引擎就會以 2,000 轉的輸出介入,但油、電動力的銜接相當線性,出力也比 1.5T 車型更大。而或許是不像中國市場有 SuperSport 模式加持,筆者主觀認為 PHEV 在動態加速的體感不若帳面的 291 匹馬力驚人。新車出廠時的煞車踏板反應較軟,好在整體制動節奏還算線性。
沿途後來我們都以 Auto 模式行駛,缺乏山路下坡回充的狀態下,僅能透過怠速時引擎啟動回充電能,電量往往在 0%至個為數之間上下幅動。但其電池應當是有「藏電」機制,所以即便顯示 0%,起步時仍多半以馬達與純電帶動,而後才會有引擎共同輸出,儀表油耗顯示在沿途中還是有下滑。行駛到福隆時儀表油耗顯示為 29.4km/L。
我們在下午 4 點半回到出發點石碇交流道加油站時,儀表顯示定型化路段測試里程剛好累積 155.4 公里,平均車速為偏中低速的 37 公里,儀表油耗為 20km/L、電耗顯示降低至 7kWh/100km。有趣的是,在從基隆回到石碇的高速路段中,系統自動透過引擎回充些許電能,所以結束時電量為 5%。
實際的油耗我們仍以最終加油計算,最後補進 8.313 公升的油,實際油耗相當於 18.7km/L。整體數據對比同級還算出色,但若與 U-CAR 過去 2 年來同路段測試 Toyota Prius PHV(33.17km/L)、Volvo XC90 T8(28.42km/L)這類 PHEV 車款的結果,稍微有一段差距。
MG HS PHEV [U-CAR平均油耗] 測試數據 | |
總行駛里程 (km) | 155.4 |
行車電腦顯示電耗 (km/L) | 14.28(7kWh/100km) |
行車電腦顯示油耗(km/L) | 20 |
添加油量 (L) | 8.313 |
實際油耗 (km/L) | 18.7 |
但考量到我們並不是滿電出發,所以筆者仍在儀表有保留最早 100%電量從內湖出發後的紀錄作參考,以定型化測試+內湖至石碇路段這樣總計 168 公里下,儀表計算的油耗為 19.6km/L,比起我們加滿油定型化 155 公里後儀表紀錄的 20km/L 略低一些。
最後加滿油回到內湖還車點這段高速路的中途,筆者就刻意將 [ 能源管理 ] 中的高電量模式打開,等於系統會增加引擎介入時機來替電池充電。回到還車點時觀察到儀表油耗顯示為 6.4km/L、電耗反而為-10kWh/100km,可見引擎相當於提供近 10kW 的充電輸出功率,但相對而言油耗就會不甚亮眼。所以 PHEV 車款的本質還是利用充電樁補滿電較佳,利用引擎替電池充電的這類模式、往往就失去其 PHEV 在能耗的魅力。
總結而言,回到最前面提到的課題,HS 車系究竟該選 1.5T、PHEV?筆者認為這個問題,依據每個人購車時的預算、需求,自然會有不同答案。簡單而言,若是預算先決、而且能源局 13.5km/L 能接受的消費者,1.5T 不到 90 萬的售價無疑是相當划算,配備差異與多出近 30 萬的 PHEV 沒有落差太大。
若希望能有更強勁順暢的動力,希望能有最新電能科技帶來優異能耗、甚至家中可安裝 AC 充電樁或使用旅充的消費者,那 PHEV 車型就相對會更有魅力,尤其在怠速純電等人或純電市區代步的情境、甚至插油槍計算油錢時,這時其優勢就會凸顯,「可油可電」的特性、亦能減少許多人對充電網普及度與里程焦慮的顧慮。只不過消費者可以自己衡量,PHEV 的 30 萬價差是否能在油錢優勢上補回,另外 PHEV 仍舊要負擔油、電系統日後的養護成本,這也是購車時必須仔細考量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