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

0

c.c.

2

車型

329 - 485

車款介紹

規格

配備

試車報告/相關報導

車系沿革

事件簿

展示中心

加入比較

張旭

撰文

16,036

2024

7月

19

BMW 品牌在 2023 年 5 月推出代號 G60 的大改款第 8 代 G60 5 Series,並延續 BMW 近幾年陸續在部分產品線採取「油/電共用平臺」的策略,同樣也首度新增純電 i5 動力,臺灣市場先行在 2023 年 11 月底發表純電的 i5 雙車型,分別為 329 萬元的 eDrive40 M Sport、以及 485 萬元的 i5 M60 xDrive。後續更在 2024 年 6 月引進少見的豪華純電旅行車 i5 Touring,其同樣也為前述雙動力設定,售價分別比起 Sedan 車型的同動力多出 10 萬,分別為 339 萬元、495 萬元。

2023 年 5 月登場的大改款第 8 代 G60 5 Series,也首度新增純電 i5 動力雙車型。

i5 轎車經過約半年的上市時間後,儼然已成為此代 5 Series/i5 的銷售主力,2024 年上半年銷售達 430 輛,從上市後累積銷售達 476 輛。而雖然 i5 車系的大部分銷售車型占比為 eDrive40,但 i5 M60 身為車系中在臺唯一的雙馬達四驅車型,確實仍有其一定的產品魅力,尤其高達 601 匹的最大馬力、更是已相當接近過去前代 M5 車系的水準。此次我們將透過試駕 i5 M60,來看看其是否能有與售價相襯的性能實力。

低調卻具有殺氣騰騰的外觀

外觀方面,i5 M60 仍維持 BMW 經典的相連橫置式水箱護罩,水箱護罩外框以霧銀銳利邊角塑型,並且整體造型不像 7 Series 般方正、而是呈現不同的寬扁視覺。全車系更直接標配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燈組內也導入垂直式晝行燈、形成 4 眼式造型,此次試駕的 M60 車型更配置 M Shadow Line 燻黑頭燈組,整體顯得更為肅殺。

i5 M60 仍維持 BMW 經典的相連橫置式水箱護罩,但 M60 車型則是改採全黑色封閉式雙腎造型、雙腎之中改以黑色相連,搭配黑色邊框處理。

而從造型來看,採用 M Sport 套件造型的 i5 eDrive40、以及 M Performance 定位的 i5 M60 在外觀視覺有著明顯區別,i5 eDrive40 採用的是直柵水箱護罩視覺、中央以霧銀邊框將雙腎做出區隔;而 M60 車型則是改採全黑色封閉式雙腎造型、雙腎之中改以黑色相連,搭配黑色邊框處理,其內更有 M 字樣識別。

其雙腎形水箱護罩採用大面積黑色高光澤處理,並配有 BMW 飾光水箱護罩。若原廠將水箱護罩內毫米波雷達模組、在造型可以整合的更協調,相信會更顯得渾然天成。

前保桿下方在 M60 車型上還有較大的中央倒梯形、兩側黑色導流鰭孔。不過筆者個人認為 M60 車型若搭配此次試駕車選用的 Carbon Black 黑色等較深車色,與車頭處的大面積黑色會較為搭配,此外若原廠將水箱護罩內毫米波雷達模組、在造型可以整合的更協調,相信會更顯得渾然天成。

全車系標配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燈組內也導入垂直式晝行燈、形成 4 眼式造型,此次試駕的 M60 車型更配置 M Shadow Line 燻黑頭燈組。

i5 M60 車側配置 BMW 新世代車型常見的平整化車門把,而此次試駕的車色 Carbon Black,在不同的光線與光影下、有著黑色或藍色的視覺。而試駕車的深色設定,也讓原有的黑色窗框、還有下方的黑色側群能與車身融為一體,也採用與 i7 相似的新世代 Hofmeister Kink 摺角設計,將多邊摺角延伸至 C 柱,C 柱處「5」字樣除代表其傳承 5 Series 的精神、更是畫龍點睛之處。足下標配 20 吋 M 空氣力學 940M 型輪圈、配胎為 Continental EcoContact6 Q。

i5 M60 車側配置 BMW 新世代車型常見的平整化車門把,而此次試駕的車色 Carbon Black,在不同的光線與光影下、有著黑色或藍色的視覺。車身前葉子鈑有 M 字樣銘牌妝點。C 柱處「5」字樣除代表其傳承 5 Series 的精神、更是畫龍點睛之處。
足下標配 20 吋 M 空氣力學 940M 型輪圈、配胎為 Continental EcoContact6 Q。

車尾兩側採用新式樣的狹長 LED 尾燈組,採用 3D 立體雙層式尾燈設計,藉由上下 3D 燈條呈現立體視覺,尾燈延伸至兩側向上勾起,呈現向以往 5 Series 慣用 L 型尾燈組傳統的傳承意味,而 i5 M60 車型在後廂蓋上多出 M 擾流尾翼,加上後保桿處的 M 空力套件與黑色分流器,讓其有著些許的性能妝點。只不過筆者認為 i5 M60 相對起市面上許多動力超過 600 匹的性能轎車,扮相還是略顯「低調」,當然這也是原廠刻意留給燃油 M5 有著更高產品定位的差異化設定。

車尾兩側採用新式樣的狹長 LED 尾燈組,採用 3D 立體雙層式尾燈設計,而 i5 M60 車型在後廂蓋上多出 M 擾流尾翼,扮相更佳運動化。

高科技鋪陳與豐富配備同樣具備,多出些許肅殺氣氛

內裝部分,i5 M60 同樣強調帶來嶄新數位化的座艙空間設計,以 12.3 吋搭配 14.9 吋的懸浮式曲面螢幕,結合全新 BMW OS 8.5 系統、BMW 手機數位鑰匙 2.0 功能,並加入 BMW 首見 QuickSelect 快捷助理,創造更加簡潔的操作體驗。國內導入的 i5 全車系,亦同時標配相當具質感的 BMW 座艙環繞光幕、水晶中控套件,為車艙空間創造出立體且層次豐富的豪華感受。此外,國內 i5 全車系也標配 HUD 抬頭顯示器,不過在 i5 M60 車型上其整體 HUD 的布局與 eDrive40 車型相似,並沒有像 M Power 車款般有著專屬的 M 抬頭顯示器視覺。

i5 M60 同樣強調帶來嶄新數位化的座艙空間設計,以 12.3 吋搭配 14.9 吋的懸浮式曲面螢幕,並採用 M Nappa 三色縫線真皮方向盤。
12.3 吋數位儀表搭配 14.9 吋的懸浮式曲面螢幕、以及 HUD,築構出數位化座艙。

而相比於前次試駕的 i5 eDrive40 車型,兩者在內裝氛圍上還是有不少差距,方向盤雖然皆採用如 i7 M Sport 套件車型的平把式三輻式方向盤,兩者在方向盤後方也皆標配有可於 10 秒內帶來最大動力的 Boost 撥片功能,但 M60 車型多出 M 三色縫線包覆處理、並且在方向盤 12 點鐘中央上方多出紅色皮質定位標記。而且 i5 M60 中控臺以大面積 M 碳纖維飾板貫穿,強調其肅殺的運動性格,不過筆者個人認為其飾板若能減少表面的亮面視覺,整體不論是視覺或觸覺的質感會更為上乘。

方向盤後方也皆標配有可於 10 秒內帶來最大動力的 Boost 撥片功能。
i5 M60 中控臺以大面積 M 碳纖維飾板貫穿,強調其肅殺的運動性格。
i5 M60 也標配質感相當出色的水晶中控套件。

內裝其餘設定方面,i5 M60 還搭載了專屬的 BMW Individual Merino 真皮跑車座椅、並搭配 M 縫線安全帶,相比於舒適型座椅、跑車座椅就少了電動調整頭枕,在豪華豐富度上稍微可惜了一些。不過全車系皆標配觸碰式四區恆溫空調,再加上車頂有著全景式玻璃車頂、還有配備 17 支喇叭的 655 瓦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系統。因此筆者認為 i5 M60 在配備誠意與車內質感的營造部分,都比起競爭對手更為出色不少。

i5 M60 還搭載了專屬的 BMW Individual Merino 真皮跑車座椅、並搭配 M 縫線安全帶,相比於舒適型座椅、跑車座椅就少了電動調整頭枕。
全車系皆標配觸碰式四區恆溫空調、並且也有 B 柱空調出風口。
i5 M60 標配 17 支喇叭的 655 瓦 Bowers & Wilkins 頂級音響系統,在聆聽質感相當上乘,算是相當具誠意的配備陣容。

後座空間方面,i5 M60 與 eDrive40 車型相同,此代 i5 也僅算是透過軸距增加 20mm、讓後座膝部空間略為放大一些,以筆者 178 公分乘坐,膝部空間約為 2 拳、頭部空間為 4 指,最主要仍是受限於燃油車平臺在中央有著為了容納燃油車傳動軸較大的隆起,i5 更因為電池而稍微將地板墊高,椅背的角度也較直挺,不過好在 i5 的車艙上下縱向空間仍算寬裕,加上椅墊長度與支撐角度適中,因此長時間乘坐下仍算比起 i4 舒適不少,若對空間與後座視覺開揚感有需求者,筆者認為不妨可考慮旅行車型 i5 M60 Touring。

i5 M60 以筆者 178 公分乘坐,膝部空間約為 2 拳、頭部空間為 4 指。好在 i5 的車艙上下縱向空間仍算寬裕,加上椅墊長度與支撐角度適中,再加上車頂有著全景式玻璃車頂,並不會有太大的壓迫感。

後排座椅也能進行 4/2/4 分離傾倒。i5 車系全數標配感應式電動尾門機制,兩側皆有置物掛勾,而採純電設定的 i5 在後行李廂容積為 490 公升,在後廂底板下方另有隱藏式空間,但可惜無前行李箱配置。

i5 車系全數標配感應式電動尾門機制。
廣  告

大馬力帶來暢快加速,底盤動態樂趣超乎預期

i5 在電氣系統仍是採用 400V 電壓架構、尚未是 2025 年登場的 Neue Klasse 平臺 800V 電壓架構,目前的 eDrive40、M60 雙車型在電池規格部分,皆是採用標稱容量 83.9kWh、可用容量 81.2kWh 的三元鋰電池組。DC 充電功率皆為 205kW,原廠強調 10%~80%快充僅需 30 分鐘,最快充電 10 分鐘同樣可補充 156 公里續航。

採用 CCS1 充電規格,DC 充電功率皆為 205kW,原廠強調 10%~80%快充僅需 30 分鐘,最快充電 10 分鐘同樣可補充 156 公里續航。

i5 M60 則搭載前後雙勵磁馬達,形成電子式 xDrive 四驅系統,最大馬力輸出比 i4 M50 的 544 匹更大,來到 442kW /601 匹、最大扭力為 83.6 公斤米,車重為 2,305 公斤,靜止加速破百公里僅需 3.8 秒,車輛電子極速為 230 公里,WLTP 續航最高為 516 公里。

i5 M60 則搭載前後雙勵磁馬達,形成電子式 xDrive 四驅系統,輸出來到 442kW /601 匹、最大扭力為 83.6 公斤米。

行車模式部分,i5 M60 提供包含 Personal 個人專屬、Sport 運動、Efficient 節能、Expressive 悅動、Relax 放鬆、Digital Art 數位藝術共計 6 種,但實際上與行車較為相關的模式則是前述 3 種,其中 Sport 運動模式中分別可針對「驅動」、「ESP 動態駕駛」、「轉向」、「避震」等設定進行細部調整,「驅動」分為舒適/運動 2 段、「ESP」為運動/進階運動/DSC off 共 3 段、「轉向」則分為舒適/運動 2 段,「避震」為舒適/運動 2 段。回充則是有主動式、強、中、弱 4 段,主動式會根據前車動態自動調整,B 檔就會是全然單踏板。

i5 全車系皆為前軸圈簧懸吊、後軸氣壓懸吊配置。而相對於 eDrive40 車行為「標準舒適型懸吊」,M60 車型則改搭 M 進階跑車化電子懸吊系統,並配有整合式後軸轉向系統、主動式電子防傾桿等「好料」上身。

i5 M60 提供包含 Personal 個人專屬、Sport 運動、Efficient 節能、Expressive 悅動、Relax 放鬆、Digital Art 數位藝術共計 6 種行車模式。
Sport 運動模式中分別可針對「驅動」、「ESP 動態駕駛」、「轉向」、「避震」等設定進行細部調整,由於 M60 改搭 M 進階跑車化電子懸吊系統,避震有舒適/運動兩種可選。
回充有主動式、強、中、弱 4 段,主動式會根據前車動態自動調整。

先前在試駕 i5 eDrive40 時,筆者認為其雖然整體在底盤與車身扎實度,還有懸吊的回饋與行路質感等,維持 BMW 中大型轎車的優異體質,但較為輕手的轉向力道、還有因車重增加而來制動速度較慢的現象,讓筆者認為其與過往強調運動基因的 5 Series 家族,在運動氛圍上有著較大差距,反倒有點向舒適取向看齊。

換到此次的 i5 M60 車型,筆者認為其在 5 Series/i5 優異的車身與底盤基礎上,帶來更為高明且武功高強的懸吊表現。

不過換到此次的 i5 M60 車型,筆者認為其在 5 Series/i5 優異的車身與底盤基礎上,帶來更為高明且武功高強的懸吊表現。即便車重來到 2.3 噸,但在主動式電子防傾桿的加持下,其整體在高速切換車道更為平穩,而且高速時後軸的後輪轉向系統,還會讓後輪與前軸同向轉向,帶來相當俐落明快的變換車道過程,車身也不會因快速的重心變換有明顯下沉或側傾感受,重點是懸吊在左右重心切換的抑制得宜,所以既使多出 4~500 公斤的電池重量,i5 M60 在高速變換車道時的俐落程度,可說是能用迅速如「切豆腐」來形容。

在主動式電子防傾桿的加持下,i5 M60 整體在高速切換車道更為平穩,而且高速時後軸的後輪轉向系統,還會讓後輪與前軸同向轉向,帶來相當俐落明快的變換車道或過彎過程。

而 i5 M60 外觀低調、卻猛爆的內在 601 匹馬力,讓其有著 3.8 秒靜止加速破百的性能實力。但其低速加速不會像 Tesla 高性能車款過於猛爆,而是會在中高速時的再加速帶來更具衝勁之貼背感。高速時變換車道後,駕駛基本上只要線性的補上油門一腳,甚或是透過 Boost 模式 10 秒加速,通常在電光石火間就能瞬間來到前車的後方,迅雷不及掩耳的爽朗性能,不論是過去前代 5 Series 的 M550i、甚或是在過去的 M5 都很難達成,而且少了變速箱需要傳遞並切換檔位的過程,這樣的加速過程往往會更讓人一再上癮。

i5 M60 外觀低調、卻猛爆的內在 601 匹馬力,讓其有著 3.8 秒靜止加速破百的性能實力,駕駛基本上只要線性的補上油門一腳,甚或是透過 Boost 模式 10 秒加速,通常在電光石火間就能瞬間來到前車的後方。

前述提及在 i5 eDrive40 上略為輕手的轉向,這些在 i5 M60 上都不復而見,i5 M60 不論在何種模式下的轉向回饋,都回歸過往筆者較為熟悉的運動化 5 Series 調校,緊緻精準之餘又帶有豐富的路感回饋,而且搭配靈活卻不干擾駕駛行車路徑的後輪轉向系統,在山區彎道間指哪打哪,可說是輕鬆如小菜一碟,在彎中舞動的姿態,彷彿不是在開著超過 5 米的中大型轎車般刁鑽,而且即便加快腳步、卻持續有著扎實沉穩的姿態,讓人不自覺的想在山路間徜徉,整趟山路相當過癮。

i5 M60 不論在何種模式下的轉向回饋,都回歸過往筆者較為熟悉的運動化 5 Series 調校,緊緻精準之餘又帶有豐富的路感回饋,搭配靈活卻不干擾駕駛行車路徑的後輪轉向系統,在山區彎道間可說有著指哪打哪的優異功力。

而先前筆者在試駕 i5 eDrive40 時,其即便是後軸單馬達設定,B 檔單踏板的回收力道就頗具水準。如今換到前後雙馬達四驅的 i5 M60 上,其不論是在市區低速停等紅燈前放開的減速,或是在山區彎道間下坡收油門減速的過程,整體都是更為迅速敏捷。先前在 i5 eDrive40 較為不足的機械煞車制動力道,在 i5 M60 上都好上不少,操作上都更為得心應手。

相比於 i5 eDrive40 的單踏板功能,i5 M60 的單踏板整體更為跟腳。

純電大動力癮「武(5)」者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 i5 M60 是現行 5 Series/i5 家族陣容中,動力性能最為強勁、駕馭樂趣最為濃厚者,尤其 601 匹深不可測的動力表現,讓其有著類似一般 5 Series 的低調外觀、但卻有著能與許多跑車產品並駕齊驅的性能實力,確實是「惦惦呷三碗公」的高性能轎車,令人上癮的電武力、絕對是不容小覷。

比較清單

開始比較

取消比較